各区、县(市)经信局(发改经济局),杭州经济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发局:
为进一步推进杭州市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经信委组织编制了《杭州市纺织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纺织工业特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GB/T4754-2011)的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化纤制造业三大行业的总和。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纺织工业形成了门类较齐全、产业体系完备、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工业生产体系。纺织工业慢慢的变成了杭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
杭州是全国著名的“丝绸之府”、“女装之都”。“十二五”以来,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杭州的纺织工业也进入了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同时,随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浙江“腾笼换鸟”、整治“低、小、散”力度的持续加大,杭州纺织工业的下降带来的压力逐步增大,亟须对纺织工业未来发展作出新的谋划和定位。
为加快推动杭州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发展道路,使纺织工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继续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支柱,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涉及杭州市所辖区、县、市,规划时间2016年至2020年;规划数据基准年为2015年。本规划属指导性规划,本规划所提出的发展指标对“十三五”期间杭州纺织工业的发展只具有预测性和参考性,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杭州的纺织工业在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腾飞期后,在“十二五”期间亦步入了新常态。整个“十二五”期间,杭州规上纺织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38.8亿元,利税总额738.59亿元。2011年至2014年,杭州规上纺织工业实现出货值1602.45亿元。通过五年的发展,杭州的纺织工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规模效益总体稳定。2015年,全市纺织工业(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大类)1253家规模以上公司实现总产值1858.23亿元,利税总额134.84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4.6%和8.8%。当年,杭州纺织工业从业人员平均数达到22.52万人,占全市工业公司用工总数的20.1%。作为吸纳就业的民生产业,杭州的纺织工业在“十二五”期间仍占据工业经济的支柱地位。
2.结构调整取得进展。2015年,杭州市纺织工业基本的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化学纤维、纱、布和印染布产量分别达到669.64万吨、71.62万吨、42.44亿米和60.04亿米,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26.2%、33.6%、10.3%和17.2%。当年,杭州市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纤制造业占纺织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1.5%、15.6%、32.9%。与“十二五”初期相比,纺织业、化纤制造业占比有所上升,但纺织服装服饰业占比有所下降。
3.技术进步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杭州纺织工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截至2015年底,杭州纺织工业已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发中心和杭州中亚布艺有限公司中亚布艺面料花型工业设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富丽达集团纺织品面料检测中心正式跻身国家级实验室行列。浙江东华纤维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Y形聚苯硫醚短纤维获得2014年度省级工业新产品一等奖。
4.时尚产业引领发展。“十二五”期间,杭州大力推进纺织工业时尚化发展,形成杭州纺织工业发展的新动力。汉帛(中国)有限公司、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华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浙江省时尚及丝绸产业第一批重点培育企业名单;中艺花边集团有限公司的玫瑰品牌等14个杭州纺织工业知名品牌被列入浙江省时尚产业及丝绸产业第一批重点培育品牌名单。
5.节能减排倒逼转型。“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印染造纸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了印染行业整治提升任务。以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数码喷印设备企业,正加速朝着印染行业的绿色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杭州纺织工业快速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装备保障。对化纤和印染行业投资项目严把准入门槛,对以上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高于控制目标(0.67吨标准煤)的项目一律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在“十二五”期间,杭州纺织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增速有所回落、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国际影响力弱、工业设计支撑作用不强等一些短板,具体如下:
1.增速有所回落。“十二五”以来,面临上涨的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杭州纺织工业进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2015年纺织工业总产值仅为2011的96.5%。而在“十五”和“十一五”,呈现高速发展状态, 纺织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了3.70倍和78.99%。从内部结构看,2000年以来,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占纺织工业的比重均出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下滑。
2.产品附加值低。杭州纺织工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如印染布、纯化纤布、帘子布等众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但长期以来依赖薄利多销模式,以数量取胜,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微薄,平均利润率仅有4%~5%。
3.品牌国际影响力弱。杭州加快了品牌企业培育步伐,一些国内有名的公司通过海外收购现有品牌及其市场渠道和设计资源等,开启了品牌国际化的道路。如万事利集团2013年收购具有120多年历史的法国丝绸企业MARCROZIER,推动了杭州品牌培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但品牌国际化的纺织企业仍为数不多,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更是欠缺。
4.工业设计支撑作用不强。近年来,杭州积极做出响应省政府有关快速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决策部署,分别建立了杭州、萧山和余杭三个省级工业设计基地。除余杭基地外,其余两个基地对杭州纺织工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余杭基地主要面向品牌布艺开展设计服务,2014年设计服务收入仅为500万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杭州是浙江仍至全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谋划新常态,推动杭州纺织工业转型发展,对杭州确保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纺织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已得到基本满足,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愈来愈明显。更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衣着产品时尚性、功能性等方面高品质的需求,使用户得到满足对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需求,成为纺织领域消费结构变化的新特点。近几年来,我国居民衣着消费年均增长超过14%,对纺织品更高层次的需求,已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机遇。抓住潜在的市场机遇,加强跨产业链整合,将使纺织工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发达经济体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抢占纺织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使得杭州的纺织工业处于利润率比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同时,东南亚等新型经济体也凭借综合要素成本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布局调整。统计显示,2008年至今,越南和柬埔寨的服装工业出口分别增长了61.4%和24.1%,而国内仅增长18.6%,这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杭州纺织工业带来了空前的市场压力。
当前,互联网加速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域渗透,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正加速“微笑曲线”向“全程协同”转变的进程。消费者体验式的参与正在颠覆传统生产的垂直分工体系,企业、客户及各利益方可以互助式参与到价值创造传递、实现等环节,从而使客户得到个性化产品与定制化服务,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在“全程协同”模式下,构建平台型商业ECO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化纤面料的实用性能优于天然纤维的观点已被大多数消费者认可。一是舒适性,以天然纤维为“蓝本”,实现从“仿真”到“超真”的转变将成为推动化纤技术进步的动力。二是功能性,化纤作为人造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添加抗菌剂、矿物微粉等助剂和原料,能轻松实现化纤产品的抗菌和降辐射等功能。三是高感性,通过现代纺织加工技术改变化纤产品的理化指标,将不同化纤的性能取长补短,生产出各式各样综合性能超过天然纤维的纺织品。
“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将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纺织企业的单纯制作的完整过程已不再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服务、融资和技术上的支持服务等,将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随着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和融合,服务环节在纺织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慢慢的变大,并促进纺织制造业加速服务化。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四个全面”发展的策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方面推进杭州纺织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互联网+”和时尚化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益,全面推动杭州纺织工业由大市向强市转变,到2020年,力争把杭州纺织工业培育成为全世界纺织品交易中心、全球纺织时尚产品发布体验中心和全球高性能化纤材料创新中心。
1.总体目标。依托杭州纺织工业现有基础,通过实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改造、全网营销、“创新驱动”和“三品”五大提升工程,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产品时尚化发展,集群品牌化发展,企业绿色化发展,推动纺织工业由“杭州质造”向“杭州创造”转变,为杭州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到2020年,杭州纺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具体目标如下:
(1)生产效率目标。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杭州纺织工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人左右。
(2)结构调整目标。纺织服装服饰业占纺织工业的比重比2015增长3个百分点;纺织业占纺织工业(含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化纤制造业三大行业)的比重比2015年下降3个百分点;化纤制造业的占比保持相对稳定。
(3)技术创新目标。国家、省、市联动的纺织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建成萧山化纤、余杭家纺、桐庐针织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4)绿色发展目标。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明显进展,在印染行业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增加值用水进一步下降。
以延伸发展杭州纺织产业链,推动杭州纺织工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为方向,稳步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形成杭州纺织工业发展的新优势。
1.推动化纤行业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对位芳纶纤维(芳纶1414)、间位芳纶纤维(芳纶1313)和聚苯硫醚纤维等高技术纤维发展。加快推进涤纶、锦纶、氨纶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制造。在生产各类差别化、功能化纤维中推广应用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以实现纤维的连续共聚改性。
2.推动纺织面料高档化发展。加强高产、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推动印染行业转型发展,大力提升印染行业的后整理工艺水平。进一步提升印染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加快应用新型染色、印花、自动控制及在线监测等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等无水印染加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3.推动家纺女装丝绸时尚化发展。积极打造家纺女装丝绸“名新精优”产品。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由重点企业品牌向区域群体品牌延伸。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缩短新品的上市周期。推广个性化定制,研发出精细、精美、精湛且精致的产品。从生产的基本工艺到设备和流程再造等重点环节狠抓产品质量,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满足家纺女装丝绸高端消费需求。
4.推动产业用纺织品多样化发展。快速推进无纺布在工业电子擦拭、高档美容卫材、静电提花去尘、民用清洗擦布、工业合成革基布、医疗护理卫用、汽车隔音等多领域中的应用。加快发展传动、传送、通风等管、带、轮胎的骨架纺织品, 以及蓬盖布、帆布等产业用纺织品,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在工业包装研发和制造领域,快速推进土工类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
1.工业设计。以纺织工业制造企业工业设计院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机构的设计和服务能力。以工业设计小镇建设为新的起点,从机构建设、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探索形成促进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加快发展的良性机制,加快工业设计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支撑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
2.电子商务。加强综合性和垂直性O2O平台建设,对接服装、家纺和面料等专业市场,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拓展移动电子平台建设,鼓励纺织企业建设微商城推广自己的产品。充分的利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布局境外“一带一路”市场。积极推广C2B模式,推动纺织产品制造企业由大批量生产向小批量定制转变。
推进纺织企业智能化改造。全方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智能研发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水平。鼓励引进高精度、高性能设备,加强制作的完整过程控制。推进纺织公司制作过程智能化,按高标准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智能化再造,提高纺织产品生产标准水平。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纺织企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
以纺织、化纤、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广泛推广应用余热余压回收、能量系统优化、水循环利用、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提升能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全面整治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不达标的纺织企业,对能耗、水耗、排污超标、超总量的重点纺织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能耗限额标准,开展纺织企业产品能效“领跑者”活动,提升高耗能企业能效水平。
鼓励杭州纺织企业整合传统营销网络、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灵活运用各种网上营销方法、选择使用一种或多种电商模式、充分发挥各种搜索引擎功能、针对客户群加入各类语种的支持和针对各种智能设备的支持,最大限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营销活动,以提升品牌形象、规范销售市场、促进整体销量、解决线下销售瓶颈、完善客服体系、梳理分销渠道。
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杭州纺织工业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加快推进高层次纺织工业企业研究院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建设,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推动纺织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以及新战略、新应用。
开展纺织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促进杭州纺织工业迈向中高端。以“增品种”为目标,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发展智能健康产品、发展杭州特色产品;以“提品质”为目标,开展国际对标、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推进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保障优质纺织原料供应;以“创品牌”为目标,提高品牌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国际化。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2015年,杭州市地表水总体状况良好,水质达标率稳中有升。全市47个市控以上断面,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85.1%,同比上升10.6个百分点;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为85.1%,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2015年,杭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优,12个国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标率均为100%,与去年同期保持一致。
2.大气环境。2015年,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市区环境空气中SO2年平均浓度为16μg/m3,同比下降23.8%,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二级标准。NO2、PM10、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为49μg/m3、85μg/m3、57μg/m3,分别超标0.22、0.21和0.63倍,但同比分别下降2.0%、13.3%、12.3%。CO2百分位数浓度为1.5mg/m3,同比上升15.4%;O3-8h百分位数浓度为167μg/m3,同比下降1.76%。降尘平均浓度为5.11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9.88%。
(1)区域环境噪声。2015年,杭州市区的区域环境噪声为56.2分贝,同比下降0.2分贝,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其他区、县(市)质量等级均为较好。
(2)功能区噪声。2015年,除杭州市区Ⅰ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噪声超标1.7分贝外,其余所辖区、县(市)各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噪声均达标。
(3)道路交通噪声。2015年,杭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为68.6分贝,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他区、县(市)道路交通噪声为62.9~69.8分贝,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富阳区质量等级为好,市区、淳安县为较好。
4.固体废物。2015年,杭州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73.13万吨,综合利用量583.88万吨,处置量87.37万吨,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99.72%。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23.90万吨,综合利用8.63万吨,处置量13.89万吨,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94.23%;医疗废物产生量1.93万吨,无害化集中处置率100%。市区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65.47万吨,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处置,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
5.辐射环境。至2015年末,杭州市有放射源单位186家,放射源1234枚,核技术利用单位775家,全市辐射环境安全。
(1)耕地/土地资源。至2015年末,杭州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农田保护3项核心指标分别达到337.89万亩、274.57万亩、155.28万亩。全市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面积97.23万亩,并全部完成上图入库。全年全市实际共计完成垦造耕地面积1.08万亩,并完成报部备案;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体验收27个,复垦面积0.26万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11.52万亩;完成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0.62万亩。
(2)水利/森林资源。2015年末,杭州市水资源总量为239.06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5.24亿立方米相比,偏多64.6%。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650.9立方米,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为385.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量为33.5立方米。
2015年末,全市林地面积1762.27万亩,森林面积1644.3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5898.1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422.90万立方米,幼龄林比重较大,蓄积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森林覆盖率达到65.22%。
1.产业规模分析。“十二五”以来,面临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杭州纺织工业进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2015年纺织工业总产值仅为2011的96.5%。因此,未来杭州市纺织工业占规上的工业的比重将逐步减少。由于杭州纺织工业的生产规模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减少,因此,排放总量亦将进一步减少。
2.产业结构分析。本规划提出了结构调整目标。即:到2020年,纺织服装服饰业占纺织工业的比重比2015增长3个百分点;纺织业占纺织工业(含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化纤制造业三大行业)的比重比2015年下降3个百分点;化纤制造业的占比保持相对稳定。对排放较大的两大行业,纺织业(含印染业)占比下降、化纤制造占比稳定,因此,排放总量将伴随产业结构调整而呈现下降趋势。
2.本规划中设定了生产效率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使杭州纺织工业的从业人员数在“十三五”期间有所减少,这将有助于减少职工的生活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压力;
3.本规划中设定了绿色发展目标。明确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明显进展,在印染行业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增加值用水进一步下降。对“十三五”期间有效降低杭州纺织工业的污染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1.加强动态监测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杭州市现有纺织工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块的水、气、土壤、噪声等不良因子加大监测力度,对超标排放企业依法加大执法力度。
2.对印染行业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在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保护区和主要河流两岸边界外规定范围内不得新建印染项目;缺水或水质较差地区原则上不得新建印染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新批印染项目,对于纺织印染行业重点区块实施印染产能总量控制,只减不增。
3.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力度推广无水数码喷印技术、纺织印染废水中水回用技术等节水技术和工艺,进一步减少纺织废水的排放量。通过逐步提高纺织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促使纺织印染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的基本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达到减污增效的目标。
4.对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根据“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对纺织工业固废进行分类收集、规范处置。对煤渣、印染废渣及废水处理站污泥等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成立杭州市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协调小组负责制定我市纺织工业发展重大战略和产业扶持政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工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充分的利用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保险资金等金融工具,提升公司直接融资比例。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着力打造覆盖全市的纺织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积极打造互联网金融集聚区,积极开展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债务众筹和捐赠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
大力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大国内外智力柔性引进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保障,探索市场化引才新机制。加强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培养,加大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做优做强各类人才平台,强化各类园区平台对产业急需人才的集聚和服务功能。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有关政策措施,为杭州纺织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组织杭州纺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博览会、中国(杭州)国际时尚周、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等时尚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流行趋势发布、设计师大赛、时尚品牌展览展示、时尚论坛等系列活动,促进时尚活动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鼓励纺织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产品展示中心,提升杭州纺织工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开展以帮企业融资、帮企业培训、帮企业减负、帮企业创业、帮企业解惑,助企业维权、助企业拓市、助企业创新、助企业技改、助企业节能为主要内容的“五帮五助”行动,实施精准服务,营造“进企业、出实招、解困局、提士气、助发展”帮扶解困的良好氛围。
注:本规划所使用的2015年杭州市纺织工业统计数据为市统计局提供的快报数据,其余年份的数据皆为统计年鉴刊载数。
浙ICP备12024995号 | Copyright © 2012-2016, ZJ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