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英文版
【48812】“确实良”当年很时尚
发布者: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 2024-08-21 20:21:43

  时间推移,国人的穿着打扮、审美情味一向更新,纯棉织品从头成为时尚。而“确实良”,是上世纪“缺少的时尚”中一段特别的回忆。

  这个夏天街上盛行穿什么?一千个人恐怕有一千二百个答案。但放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时尚,肯定绕不过一个词——“确实良”。这种现在看来较为土气、也并不舒适的化纤面料,在其时引领了鲜亮、挺括的服装风潮。也正是这种“不必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协助我国人完毕了“大改小、旧创新,补丁摞补丁”的穿衣日子。

  新我国建立之初,工农业基础薄弱,吃穿用度各方面,出产的开展都赶不上几亿人日子改进的需求。那会儿咱们穿的满是棉布衣裤,而有限的土地顾得了吃(种粮食),就顾不了穿(种棉花),纺织品反常紧缺。

  怎样处理老百姓穿衣难?布怎么“不必从地里长出来”?底子方法就要靠化学纤维。据报导,毛主席就曾对周总理说:“咱们能不能也搞点化纤?不要让老百姓穿衣这么含辛茹苦。”

  “确实良”,化纤的一种,1950年代在国际上开端盛行,也称“达可纶”“涤纶”,有纯纺的,也有跟棉、毛混纺的,一般用来做衬衫。听说这种面料开端在广东按音译被唤作“确实靓”,传至北方后变为“确实凉”,后来咱们发现穿起“确实凉”并不凉爽,才改成了“确实良”。

  1960年代初,“确实良”开端在京津沪小批量试制。因为其时我国人还没有从石油到化纤的出产能力,只能靠进口涤纶纤维来开发“确实良”,后来又靠进口聚酯切片来制作涤纶纤维,所以产出的产品都尽量用于出口创汇,比方北京产的冰山牌漂白“确实良”、天坛牌衬衫等等。少数在大城市上市或出口转内销的“确实良”料子、裁缝,是排大队抢购的紧俏货。直到1970年代,国家决计大手笔引入石化配备,开展化纤工业全产业链,上海金山石化等大厂接连建成,曾是高档商品的“确实良”才逐渐遍及。

  1970年代末,化纤工业全产业链逐渐建成,商场上却呈现了另一种现象:同为“确实良”,有的种类老百姓想买买不着,而咱们不肯买的种类供给却许多。

  1978年10月,记者就北京市面上“确实良纱卡”很多积压,而“确实良府绸”求过于供的现象打开查询。成果发现,府绸用处广,大众非常喜爱,尤其是军绿色府绸,一上市就一抢而空。而纱卡太薄,外观也不大好,一米纱卡比府绸还贵六角钱,所以卖不出去。

  奇怪的是,商业部分明知纱卡积压,却持续很多调进。市纺织品公司说出了苦衷:纱卡和棉布相同,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物资,工厂产出了,商业部分就得收买。其实纱卡跟府绸,都是市第二棉纺织厂用相同的纱织成的,出产纱卡的设备只需稍加修正,就可以织府绸。纺织品公司早就向厂方提出调整,但大半年曩昔了,织机一台也没有改。那么,纺织厂为何需求坚持出产滞销种类呢?本来纱卡的产量比府绸高,如果把纱卡改为府绸,工厂的产量削减,企业就评不上先进,工人就拿不到奖金。

  相似“确实良”产销违背的怪现象并非个例。其时,我国还没有商场经济概念。企业依照上级下达的方案和使命出产,不是依照需求出产,至于产出的东西有没有人要,企业不关心。这也导致了遍及的产销不对路。

  改革开放的到来,敏捷打破了闭门出产。1979年12月5日,《北京日报》刊文《逐渐树立为满意人民日子需求而出产的正确思维》,报导了纺织部分的改变:曩昔产量低的种类不干、出产难度大的不干、花样多的不干,现在开端考虑商场需求,确认不同种类的增产、减产、停产。北京市第二棉纺织厂从前一年调整不了几回种类,织机很少翻改,现在每月都要调整种类,翻改机台。

  进入1980年代,棉花比年增产,涤纶混纺布产量比1960年代末增长了三十多倍,纺织品出产现已可以很好的满意老百姓需求。从1982年开端,国家接连对部分纺织品减收或免收布票,敞开供给,从前绰绰有余、无比金贵的布票一时间“家家有余”。1981年11月、1983年1月,国家结合实际成本的改变,接连两次大幅下调“确实良”、腈纶毛线等化纤织品价格,曩昔价格昂扬的“确实良”变得经济实惠。

  1983年9月26日,《北京日报》印发《还有运用布票的必要吗?》内参。记者在获得很多商场一手资料后,提出撤销布票的主张。1983年11月22日,商业部宣告布告,宣告从该年12月1日起全国暂时免收布票、絮棉票,1984年也不再新印发。通行了30年的布票总算废止。

浙ICP备12024995号 | Copyright © 2012-2016, ZJ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